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安葬须知

安葬须知

根据民间传统习俗,按照一般的安葬过程制定本须知。

一、准备安葬、祭祀用品

1、幡和纸钱:新逝者幡和纸钱为白色;迁坟、或寄存者幡和纸钱为红色或粉色。

2、领魂鸡一只。

3、红布3-7尺。

4、贡果3样,每样5个,以水果、糕点为宜,贡品自行看管,用后带走。

5、放生鱼5条。

7、鲜花。

8、遮阳布为1.5米-2米白布。

9、选用部分随葬用品,铜钱七枚(摆放北斗星),金元宝四个,金条四个(摆放四角),其它自选物品。

10、如逝者骨灰没有保存,可以刻灵位牌代替。

二、领取骨灰

1、 到殡仪馆领取骨灰,并用事先准备好的3尺红布将骨灰盒包好(相片为正面);

2、 由儿女或孙子等直系亲属手捧骨灰盒,乘车前往墓园,安葬前骨灰盒不得随意落地;

3、 骨灰盒存放处的原有饰品、祭品,应尽量带往墓园一同随葬;

4、 到墓园后,持安葬证到安葬登记处登记,墓园即可安排安葬技师免费协助安葬。

三、安葬程序

1、 安葬前三天,用电话通知墓园具体的安葬时间,以便墓园提前检查墓穴,保证您顺利安葬。

2、 安葬时须到办公室办理登记,然后到所选墓位向安葬技师出示安葬证进行安葬;

3、 逝者家属可象征性的清理墓穴,摆放红砖,然后拉起遮阳布;

4、 摆放北斗七星,安放骨灰盒,摆放随葬品;

5、 安葬技师封盖。

四、祭祀要求

1、 墓穴封盖后,收起遮阳布,彩鸡放飞;

2、 摆放鲜花、贡品(不要污染墓位);

3、 放生鱼(金鱼、鲤鱼、元鱼等)数量为单数,放入放生池;

4、 亲友祭拜,祭祀活动结束。

五、安葬日期

1、 按沈阳习俗,一般不选择正月安葬,其他月份均可安葬;

2、 按沈阳气候特点,每年一般安葬时间是:4月20日谷雨----7月7日小暑,8月7日立秋----10月23日霜降;

3、 一般祭祀日子: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寒秋节(十月初一)、迎春日(腊月二十三)以及五一和十一长假;

注意事项

  1、用户购买墓穴要慎重选择,一经确定不予退换;

2、塔山公墓为绿色环保公墓,禁止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一切用火行为,用户需要焚烧的物品可在殡仪馆一次性焚烧,用户摆放的贡品公墓将在一周内清除。

3、用户不得私自在墓位上安放玻璃罩及其它物品,否则如有丢失损坏

墓不负责任。

4、合葬应提前三天办理合葬手续同时缴纳合葬费和墓碑刻字费。

5、公墓在修建墓穴时力求坚固耐用,但由于水文地址、时间久远、潮湿等自然因素造成骨灰盒自然损坏公墓不承担责任。

6、 用户在安葬和祭祀时,请不要在墓穴内安放贵重陪葬品,不要在墓穴上安放易损易腐蚀物品,并请用户自行看好其它祭祀物品,用户带走,墓园不负责看管;

7、 墓位前禁止焚烧纸和其它物品,保持墓园的整洁和卫生,防止火灾;

8、 春、秋两季风沙较大,禁止用石瓦砖块等在墓位上压杂物,以保持墓位的整洁美观;

9、 墓园工作人员免费协助安葬;做到文明、礼貌,禁止收受用户钱物;

10、为保护石材,请勿在墓碑上用透明胶带和玻璃胶等固定物品,或将带油性的食品直接置于石材上以免胶和油浸入石材。

11、为了更周到地照顾好您故去的亲友,您若更换地址、电话号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12、为了避开祭祀的高峰期请您在每逢祭祀节日错峰祭祀。

祭祀习俗小议

中国古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说,意思是即使相距不远的地方,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以汉族的殡葬习俗为例,全国各地就千差万别。但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交通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表现在汉族殡葬习俗上,除城市与农村在复杂程度上有所区别外,各地大同小异。

汉族殡葬习俗历来讲究重殓厚葬,即使是战胜方对待与己激战而亡的敌方勇士。传统的汉族殡葬习俗,自古盛行棺木土葬,分为殓、殡、葬三个阶段,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成份。殓,就是给尸体沐浴更衣下棺;殡,就是入殓后将灵柩停放于殡仪场馆供亲朋好友吊唁;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三个阶段,看似简单,但每个阶段程序却异常繁琐复杂。如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在死者衣着质地上有讲究,大殓在棺木和随殓物品上有讲究;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数日,奔丧者要"披麻戴孝"; 入葬前要请人看风水、择坟地;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此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客死异乡的遗体运回原籍安葬。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落后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汉族殡葬习俗已渐渐为人们所摈弃,如在当前人口剧增、城市扩张,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城市土葬已为火葬、海葬、树葬等文明方式所替代;以人殉葬,请和尚、道士为亡灵"超渡",父母去世,官员需离职回家守孝等陈规陋习已不复存在;孝子贤孙"披麻戴孝"也已改为胸佩白花、臂戴黑纱;挽歌演变为哀乐,挽词、挽联演变为送花圈。

但在一些边远偏僻的城镇乡村,汉族殡葬习俗依然繁琐而复杂,人们虽然不堪其累,但受周边人文环境的影响,却不得已而为之。如:出殡时讲究排场,车辆多多益善,而且不会因此受到指责;吊唁者要下跪叩拜、焚香烧纸,死者亲属也以跪礼回敬;无论寒冬酷暑,至少要停尸三天,且亲朋好友须在灵堂日夜守灵;有的地方还盛行修建豪华坟墓(甚至活人墓),等等。

任何习俗,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适合古人的习俗,未必适合现代社会,殡葬习俗也是如此。以汉族停尸三日或更长时日为例,在古时信息不灵、交通不畅的情况下,为满足居住稍远的亲戚朋友瞻仰死者最后一面的精神需求,确不为过,但在当今全球变暖、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仍要墨守成规不思变通,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于死者不安、令生者无益。又如:中国人(主要指受孔孟儒家思想教育的汉族人)磕头下跪的习俗,不仅仅局限于殡葬礼仪中,还表现在晚辈拜见长辈、下级觐见上级的礼仪中。据史料记载:1792年,靠市场经济和资本运营发展壮大起来的大英帝国曾派遣一个经贸使团,远涉重洋出访大清王朝,就因其使臣马戈尔尼不肯入乡随俗,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结果双方不欢而散,东西方两大巨人痛失一次共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中国更是为此付出了错过200年大好发展机会的沉重代价。辛亥革命,终于让人们告别了这一延续千百年近乎奴性的习俗,代之以握手拥抱、点头致意等平等和谐文明的交流方式,这一变革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跨跃。

因此,对传统习俗中那些合理、有益的成份,我们不但要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还要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方式,予以弘扬和保护;对于那些落后的、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则应不遗余力地去改革,努力使之与当今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相适应。

注重礼仪、讲究孝道,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礼仪过于繁琐,就会令人不胜其烦,视之为虚。孝亦如此,生前尽孝方为真孝和大孝,死后礼仪再周全、场面再宏大,也只能是做给他人看,于死者有何意义?

现代文明祭祀

轻风为伴,绿草相依,时代不同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故人,以示我们的孝心?

1、擦碑  在以往,扫墓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清除墓穴周围的杂草,因为人们把墓地看成是先人生活的场所,每年必须为先人整理墓地环境,就像是为先人打扫房屋一样。如今,墓地都集中在公墓,墓穴由石材构成,不存在“除草”,所以“擦碑”代替了“除草”,同样表达了对先人的尽孝之情。

2、献花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鲜花逐渐取代了烧纸,在先人墓前献上两束鲜花,以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追思,使思念之情融于花香之中更能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缤纷的花瓣散落于地,零落成泥碾做尘,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同时祈祷先人神佑子孙后代。

3、祭奠  几碟小菜,些许水果糕点诉说着无尽的思念,燃点香烛,充填福荫表达着感恩的情怀,其实无论以何种形式祭拜,都是以孝道、感恩、和睦为主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烧纸、不燃放鞭炮更能表达亲情和孝心。

4、祭拜  旧时,为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与怀念,祈求先人们保佑子孙后代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人们祭祀时行三跪九叩大礼,而这种习俗已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简化,越来越多有人行鞠躬礼,同样表达对先人的孝道、感恩。

清明祭祀习俗

清明节祭祀习俗主要来源于寒食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一个故事:春秋时晋文公被迫带了包括介之推在内的一批大臣逃亡。后来晋文公复国,重赏随逃功臣,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隐居绵山。晋文公追悔后,去请介子推出山加以重赏,但介子推决意不出。于是晋文公火烧绵山,介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了悼念介子推,就下令全国在这三天之内不许吃熟食,也不许放火,这就是寒食节。所以,根据这个故事,清明扫墓,烧纸钱不符合古代的传统。

清明祭祀是一种礼俗。清明节最主要的祭祀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不忘先人及行孝的具体表现。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大量与之相悖的行为,如在墓地燃放烟花爆竹,焚烧大量锡箔冥币等现象,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甚至酿成火灾。俗话说:入土为安,安的意思为安静、安全、安息之意。这些祭祀陋习不仅是对先人的亵渎,更让先人难以安息。先人已安葬在墓地,应当保护先人安息的这块福祉,让先人神佑子孙后代,这也是先人对后人的希望所在。在中国文化中,礼有其外在形式,但一切外在形式都是为了表达某种精神或情感,这才是礼的本质与核心。

清明节体现了中国人重孝道、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类似西方感恩节。对先人的缅怀、思念之情的表达,才是清明节的精神实质。只要抓住这个精神实质,祭祀形式可灵活多样。创新祭祀方式,同时赋予祭祀活动以时代内涵、文明精神,同样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先人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半个世纪以前,人民文学家老舍曾写下这们的诗句: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且别忙着去烧纸,还是给先人献束花吧……。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殡葬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殡葬的认识及传统的祭祀观念和方式也正发生着变化,束束鲜花承载着我们的真情和追思,鲜花祭扫这种文明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认可。

js